地下水检测 —— 揭开 “地下迷宫” 的污染密码
地下水作为隐蔽的战略资源,其污染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。本文深度解析地下水检测的特殊技术要求,揭示污染溯源的科学路径。……
一、检测标准演进
二、检测技术突破
三、典型污染场景
行业动态
2025 年启动的 “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” 项目,在华北平原部署 1200 个智能监测井,实现农药残留动态追踪。
- 我国标准特色
- Ⅲ 类水标准(生活饮用水源):硝酸盐≤20mg/L,氟化物≤1.0mg/L
- 风险管控指标:苯系物(总量≤0.02mg/L)、多环芳烃(PAHs 总量≤0.002mg/L)
- 国际技术规范
- 美国 ASTM D5092:规定地下水采样井建设的 “三层过滤” 技术要求
- 德国 DIN 38404:建立地下水年龄测定的氚 - 氦法标准
二、检测技术突破
- 分层采样技术
- 多级筛管监测井:实现 50 米含水层内每 5 米间隔采样
- 气囊式采样器:避免传统泵吸造成的水样污染
- 同位素示踪技术
- 氚(³H):测定地下水年龄(适用于 50 年内补给的水)
- 氯 - 36(³⁶Cl):追踪核素迁移路径
三、典型污染场景
- 石油烃污染:采用吹扫捕集 - 气相色谱法检测苯系物
- 农业面源污染:利用稳定同位素 δ¹⁵N 识别氮肥来源
行业动态
2025 年启动的 “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” 项目,在华北平原部署 1200 个智能监测井,实现农药残留动态追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