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热线电话:18355176903

百检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检测服务 > 正文

检测服务

染发剂的 "美丽陷阱"—— 从苯胺类物质到致癌风险的毒性检测

百检小鸦 2025-03-18检测服务
作为改变发色的 "时尚利器",GB 38457-2021《染发类化妆品》的 25 项检测,藏着从原料到使用的安全密码。本文走进国家化妆品质检中心,看一瓶染发剂如何通过 "皮肤渗透考试"。……

一、"染发效果" 的精准控制


在模拟头皮环境(37℃,湿度 60%),检测员进行:
  1. 染发持久性:耐洗次数≥12 次,用摩擦色牢度仪测试。某 "持久染发剂" 实际仅 5 次,掉色严重。
  2. 颜色均匀性:色差 ΔE≤2.0,用色差仪检测。某 "渐变色染发剂" 因色素分布不均,ΔE 达 4.5,引发消费者投诉。
  3. 氧化剂稳定性:过氧化氢浓度≥6%,用碘量法检测。某 "快速染发" 产品因氧化剂不足,显色效果差。

二、"毒性边界" 的微观控制

 
  • 苯胺类物质:总量≤100mg/kg,用 HPLC 检测。某小品牌染发剂因原料污染,苯胺超标 5 倍,长期使用增加膀胱癌风险。
  • 重金属筛查:铅≤10mg/kg,砷≤2mg/kg。某进口产品因生产设备老化,铅含量超标 2.3 倍。
  • 致敏原检测:通过皮肤斑贴试验,某 "植物染发剂" 被检出对苯二胺致敏,源于原料交叉污染。

三、"微生物" 的绝对禁区

 
  • 细菌菌落总数:≤1000cfu/g,检测员在无菌室进行薄膜过滤。某小作坊染发剂检出 1200cfu/g,溯源发现生产环境霉菌污染。
  • 真菌控制:不得检出镰刀菌,通过沙氏培养基培养 7 天。某 "药用染发剂" 因添加未灭菌中药,导致真菌超标。
  • 致病菌: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,通过血平板培养。某批次因原料带菌,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。

特殊检测项目

 
  • 皮肤渗透量:对苯二胺渗透量≤0.5μg/cm²,用 Franz 扩散池检测。某 "无氨染发剂" 渗透量超标 3 倍,引发头皮炎症。
  • 气味控制:通过电子鼻检测挥发性硫化物,甲硫醇≤0.1ppm。某 "果香染发剂" 因掩盖剂失效,异味投诉率高出普通款 2.8 倍。

检测案例


2022 年某理发店爆发群体性接触性皮炎,溯源发现:某批次染发剂 pH 值达 11.2(标准≤10.5),检测员通过酸度计验证,碱性过强导致头皮损伤。

选购指南


认准 "GB 38457-2021" 和 "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",选择 "无氨"" 低刺激 "配方。查看染发效果描述(建议" 植物色素 "),注意保质期(未开封 3 年)。避免" 三无产品 ",某小作坊染发剂曾检出工业甲醇,导致使用者失明。